周晔:用手“话”出光彩人生

2018-01-22 10:24:26 来源:中国妇女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作报告,无数看直播的聋人通过周晔的手语同步“收听”。整整三个半小时的直播,对周晔本人也是考验。

“不说话”的女主播火了

立冬过后,北京气温骤降,风中裹挟了寒意。但人们对新晋“网红”周晔的热度不减,前来采访的记者走了一拨又来一拨。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周晔作为手语翻译,与总书记在电视上同框出现,屏幕上的她紧随总书记语速,双手不停地变换动作,让听障人士第一时间“听”到会议声音。有人评价“三个半小时、 两万五千多个手势,没有任何镜头切换,词汇转换简练、动作顿挫有序、速度适中稳定,堪称一部经典的现场版‘手语教科书’。”周晔为此占据了“热搜”头条,无数网友为她点赞。

其实作为央视同声手语翻译,周晔并不是“新面孔”。1995年,中残联和央视合作开设手语翻译栏目,正在北京第一聋哑学校任教的她被老校长推荐试镜,她以优雅的气质、精准的手语被一眼“相中”,从此成了一名“不说话”的女主播。那一年,她32岁。

对周晔来说,这显然是份极具魅力又具挑战的工作。最初她与央视主播贺红梅合作,负责《本周》栏目的手语翻译。后来栏目逐年改版,成为现在更具分量的《共同关注》,她和白岩松又成了搭档。时间也由原来的20分钟改为1小时、录播改为直播,她也渐渐成为荧屏上的熟面孔。

央视首次引入手语直播是2012年全国两会,周晔凭借丰富的直播经验顺理成章担此重任,之后又成功为党的十八大做手语翻译。时隔五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周晔再次接到直播任务。虽然“久经沙场”,但10月17日下午才得到通知的她,心里仍怀了几分忐忑。预计三个小时的直播,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的“同声传译”,是对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确实是块硬骨头,但再硬也要啃下来!”当天晚上周晔做了精心的准备。

在手语直播现场,周晔面对的是一台放映大会画面的电视,“你们在电视上看到什么,我当时就看到了什么。”没有稿件,没有提词器,全靠这台电视和耳机里传来的总书记的声音。除了打手势,她还要跟读,因为一些听障人士要通过唇语来理解语言。那时的她全神贯注,手、脑、耳、嘴并用,不敢有丝毫分心。

手语直播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要对原文进行组合、调整,再转换成手语——考验的是译者的随机应变能力。“比如物流,”周晔解释,“普通意义上的流指液体的流动,而此时却指物品的运输过程。”有些需要语意扩展、有些需要概括总结,当总书记提到“各族人民大团结”时,周晔就用“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做了巧妙的手语翻译。

但手语主播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光鲜,要坐在没有靠背的椅子上长时间保持笔挺的坐姿,三个半小时下来,腰、肩、颈齐痛,待直播结束,周晔已经全身僵硬,几乎无法站立。但顺利完成直播令她对自己很满意,尤其看到手机上铺天盖地的祝贺短信时更是心情大好,“其实大家关注的不仅仅是我,更是听障人士这个群体。”

爱上了特教这一行

“您的手语这么漂亮,怎么练的?”每当听到这样的提问,周晔总是朗声一笑:“这是我的专业,必须漂亮。”

其实她是被 “硬拽”进这个专业的。当年高考失利后周晔郁郁寡欢,听从父亲的安排,她到北京第一聋哑学校做了一名特教老师,那年她才19岁。上班第一天她就被吓住了:聋人打手语表情丰富,动作夸张,“眉毛眼睛都在动,完全可以用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来形容。”周晔觉得他们“好奇怪”,这份工作她不想干。

也是机缘巧合,没过多久长城饭店下属的一家公司招聘模特,周晔瞒着家里报了名,身材高挑、相貌清丽的她几乎没费周折,一试即中。可父亲坚决反对:“你能一辈子吃青春饭?”周晔无奈,只好收起少女梦,重又回到聋哑学校,并自我安慰:没准干模特也干不出啥名堂。

虽然满心的不情愿,但当时的校长李宏泰却认定她是棵好苗子,特意指定学校手语最好的吴立平老师给她当师父。学校教师紧张,周晔入职两周就要单独“顶门立户”。第一次在课堂上打手语,她手足无措,这才下决心跟着师父好好学。那段时间她每天回家不是对着报纸就是对着电视练习手语,人家说啥她打啥,遇到不会的词就记下来,第二天向师父请教。有句话叫“不成魔不成活”,现在回忆起来,周晔那时确有点“走火入魔”。

但那时周晔仍没完全定下心来,她还想找机会“另谋高就”。一次偶然带班,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那次一年级老师出差,她临时成了班主任。不就是一年级嘛!周晔没当回事,甚至觉得“大材小用”。谁知情况根本没那么简单,有的孩子手语快,她看不懂;她打的手语“怪”,孩子们也看不懂。课堂上一片混乱,她刚把这个孩子带到座位,那个孩子又跑了,“摁倒葫芦起了瓢”,场面完全失控。周晔本来有点低血糖,一着急,头发懵,趴在了讲台上。孩子们见她不动,用小手捅她,还不动,懂事的孩子立刻叫来了校医。待她完全从模糊中清醒,只见医务室窗外排了一溜的小脑袋,个个眼神里都是关切。第一次,她为这些孩子心动了。

不久,她又一次体会到了来自孩子们的爱意。那天她生病在家休息,傍晚院子里突然来了一群孩子,那不是自己的学生吗?他们居然从东四九条摸到鼓楼这边,走了整整两个小时。她打着手语问,你们怎么来的?孩子们用手语回答,我们问路。随后一只只小手冲她伸开——他们给老师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药。因为不知道老师什么病,带的药也五花八门。“哎吆喂,”周晔用她浓浓的京腔感叹,“你知道吗,当时我那颗小心脏就受不了了。得,以后哪都不去了,就干特教了!”

平时周晔的办公桌上常备着两样东西:润喉片和白开水。细心的孩子注意到了这一点,结果她的讲台上就经常出现润喉片、喉宝、草珊瑚之类治嗓子的药,“你不知道这些孩子有多会疼人!”采访时周晔郑重地向记者说了这样一段话:“我相信这个世界一种善良可以唤醒另一种善良,一个生命可以影响另一个生命,是孩子们让我重新理解了什么是爱和信任。”

就是要让“铁树开花”

中国有句俗语“哑巴说话,铁树开花”,形容低概率事件。但周晔就是要让“铁树开花”。“许多聋儿只是耳蜗内神经组织出了问题,只要声带没有受损,通过系统的训练,完全有说话的可能。”

教聋儿说话并不容易,正常孩子在母亲怀胎时就能感知声音,建立声音的概念,而聋儿根本就不知道声音的存在。要想接受声音训练,只有从触摸开始。为了让孩子学会一个正确的发音,周晔要上百次上千次地张大嘴巴,让孩子们看她的口型及舌头的变化,并抚摸感觉声带的颤动,从中体会发音规律。一节课下来,反复被孩子摸过的鼻子、嘴巴、脖子周围都是黑黑的小手印,对着镜子她忍不住笑了。

有位叫李铮的小姑娘,被医生诊断为“根本没有语言能力”,但周晔仍不放弃,带着她日复一日练习,终于让“铁树开花”。那天周晔把她送到校门口,爷爷和哥哥在等她。小李铮飞奔过去,涨红着小脸用尽全身力气喊了一声 “哥哥”,这两个音是她一遍遍摸着周晔的下颚,跟着学会的。哥哥高兴得把妹妹举起来转了好几圈,一旁的爷爷老泪纵横。李铮长大了,还上了大学,现在是一名手语计算机软件工程师。

一位妈妈送来一对双胞胎姐妹,长得乖巧可爱,可惜都是聋儿。母亲“未曾开口泪先流”,周晔明白这背后的辛酸。孩子母亲对周晔也直言不讳:各大医院都跑遍了,治不好,死心了。送到学校不指望别的,学点知识,能学多少算多少吧。

或许在无声的世界里太久了,双胞胎姐妹几乎就是一对木头人。不和小朋友玩耍,不参加集体活动,对别人的交流表示也一概置之不理,偶尔笑笑表情也是僵硬的。有次周晔不小心碰了一下姐姐,不想小姑娘突然“咯咯”大笑起来,原来碰到了“痒痒肉”。她会笑!也会出声!周晔又惊又喜,然后她又有意识地去挠妹妹的“痒痒”,妹妹也笑出声来。“当时我的泪就涌出来了,这笑声太好听了。”周晔心疼着,却也看到了希望。

从此双胞胎成了周晔的“重点培养对象”,她从“爸爸、妈妈”最简单的音节教起,反复为孩子示范口型和发音。“妈”带鼻音,她让孩子抚摸她的鼻翼,感受“妈”的发音。“爸”是爆破音,舌根还要抬起来,她让孩子看她的嘴巴、摸她的喉咙……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两个孩子终于“发声”了!一个周末,双胞胎姐妹扑向校门口等待的母亲,大声喊着“妈妈”,转头又叫“老师”,她们的妈妈呆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即跪在地上,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周晔也跟着掉泪,同时觉得自己的职业太神圣了,“通过特教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

将缘分进行到底

“让每个听障孩子都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是周晔的梦想,为此她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学生中有三个孩子特别喜欢航模制作,她鼓励他们报名。但听不懂课怎么办?做不好模型怎么办?被别人嘲笑怎么办?孩子们不敢去。周晔说:别怕,老师在。她亲自带着三个孩子到少年宫报名,说服那里的老师录取他们。整整一个学期,每个星期天,周晔风雨无阻地去少年宫陪着他们上课,做他们的手语翻译。渐渐孩子们有了自信,在课堂上也不怯场了,到后来动手制作模型时,几乎都不用她这个翻译了。最终三个孩子捧回了北京市航模比赛二等奖,“这是他们今后生活的底气。”

“知道吗,我们私下都不叫您周老师,而是叫周妈妈。”16岁的失聪少女沈晨琛在毕业时向周老师道出了同学们的小秘密。“是吗?我怎么不知道?”周晔又感动又惊讶。“我们不敢当面叫,就在背后偷偷喊,其实我们在心里早把您当妈妈了。”孩子的真诚让周晔红了眼睛,“没办法,泪点低。”她自嘲。

2012年,周晔所在的聋哑学校与北京东城区培智学校合并,成为现在的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她担任校长。教学中她发现智障孩子比聋哑孩子遇到的困难更多,也更需要关爱和呵护。

做了三十多年特教,有没有想过换个岗位?周晔的回答很直接:想过,也有机会。五年前东城区教委考虑周晔辛苦了这么多年,想给她换个轻松些的岗位,但又有点不舍得,毕竟她的专业很过硬,最后让周晔自己拿主意。轻松的岗位当然好,但一想到要离开这些孩子,离开一起工作的同事,她的心就感觉空落落的。她对自己说,完了,这辈子你跟特教绑定了,这缘分要进行到底了。

说到自己从事的特教和手语直播工作,周晔很动情,“国家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希望将来在新闻联播上也能看到手语直播。中国有两千多万听障人士,但并不都能读懂手语,这需要一个过程。”对于时下人们冠以的“网红”称谓,周晔只是淡淡一笑,“那不过是个偶然,但我希望以此为契机,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特殊教育,共同为残障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责任编辑:赵宏梅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