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志:让村民鼓起“钱袋子”挺起“腰杆子”

2018-01-08 12:01:01 来源:中国妇女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你看我们这帮贫困山区的村姑如今活得多么美!”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湴塘村手工编织协会会长刘琳翻看着手机里笑容灿烂如花的姐妹们的照片,笑着对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说。

在湖南省妇联的驻村帮扶下,2016年湴塘村手工编织协会成立后,这群留守妇女靠巧手脱了贫,从靠丈夫养活到月收入上千元,从整天过着沉闷日子到追求向上向善梦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

点燃村民生活热情,驻村工作队成了亲人

湴塘村地处北部偏远山区。2014年,湴塘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1600元,贫困发生率高达20% 。2015年,湖南省妇联驻村工作队进驻湴塘,通过入户调查发现,大多数贫困户内心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生活的激情,对于扶贫队的到来也只是抱着观望态度。

“必须点燃村民生活的热情,才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工作队买来了50套腰鼓和演出服装,请来了专业的老师教授腰鼓和广场舞。如今,村腰鼓队、舞蹈队不仅自娱自乐、强身健体,而且经常外出表演,每人每次还能挣200元,队员们心里乐开了花。

村民们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高涨,工作队随后又新建了村民活动中心,配置文体器材200余件,新增图书4000多册,还打造了200多平方米的“知心屋”,聘请专业的社会志愿者,倾听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心声,为“三留”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关爱服务,切实做到扶贫扶到关键处,帮困帮到心坎上。

真心与热情,温暖着湴塘村的群众。村民们终于把工作队队员当成了亲人,大家的心凝聚在了一起。

发展产业,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生活的热情虽被点燃,可贫穷落后的面貌依旧让村民抬不起头。要提振村民们的自信,就必须发展产业,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3年来,工作队帮助湴塘村种植了上万株冬枣和黄桃树苗,建立了120多亩的水果种植基地;成立了种植合作社、猪血丸子加工合作社、手工编织协会,引导200多户农户入股,300多名村民直接参与水果种植、猪血丸子加工、手工编织,实现入股分红、入社务工,勤劳致富;新建820多平方米的产业发展中心,为村级经济组织提供生产、仓储、培训、办公等功能;成立“湖南省妇联驻湴塘村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打造出一个指导培训村民的“加油站”、支持就业创业的孵化基地。截至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4600元,98%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实现整村脱贫。

随着产业的发展,一场以改善基础设施、美化生活环境的扶贫攻坚仗也陆续打响。3年来,工作队争取到122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发动和组织广大村民义务投工投劳6000多个,安装121盏路灯,拓宽提质村主干道1.8公里,修通硬化通组延伸公路1.5公里,硬化入户小路和生产小道12公里,改扩建安全饮水工程,开通100兆的电信光纤,完成了整村农网升级改造,实现了全村亮化、道路通畅、安全饮水、网络“户户通”等目标。

灯亮了,路通了,人笑了,乡村旧貌换新颜,湴塘人有了满满的自信和自豪。老党员邹宗文开心地写下打油诗:“村院灯光如繁星,条条银蛇是路灯,火树银花广场舞,人间天堂似湴塘”。

筑造精神家园,打造“半糖”生活

生活美了,“钱袋子”鼓了,工作队有了更高的追求——要筑造一座人人向往的湴塘精神家园。

湖南省妇联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付瑞芳对记者说,湴塘村的“湴”字让很多人不识其字、不知其意。其实,其谐音“半糖”,包含了非常美好的意境:太苦的日子使人沮丧,过甜的滋味让人腻味,“半糖”生活最令人惬意。艰难困苦时,给自己加半勺糖,让自己奋发有为;得意发达时,给他人加半勺糖,与他人携手共进。“这就是健康美好、向上向善的‘半糖’生活,正是我们要建造的精神家园。”

村妇联组织选举出来了,执委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商讨着“巾帼同心,筑梦湴塘”的扶贫攻坚行动,发动和组织广大妇女创新创业、美化家园;志愿者服务队伍建立了,环保小卫士、巾帼志愿者、治安巡逻队等开展志愿行动,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好家风好家训”出来了,全村公示,制作成门牌家家张贴,传颂着勤劳致富、崇善向上;寻找“最美”活动开始了,“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媳妇”不断涌现,倡导着子孝父慈、家庭和睦;“亲情故事广播”响起来,村里喇叭定期讲述至善至美的家庭亲情和励志故事,健康向上、文化育人;互助救济基金会成立了,村民们为突发重病或灾祸的村民积极乐捐,慷慨解囊……

一项项文明创建的举措,引导着村民热心公益,传播着中华传统美德,构建起邻里和谐、家庭和美、村风文明的美丽画卷。

回望驻村帮扶之路,付瑞芳表示,她深切地感受到湴塘之船能行驶至成功的彼岸,巾帼领航是“指南针”,扶智扶志是“动力机”,共商共建是“压舱石”,互帮互助是“加速器”。(记者邓小波)

责任编辑:赵宏梅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